🚡
Leafan.Chan's Blog
  • README
  • MARKET Analysis
    • Stock Market Analysis
      • 优秀基金分析
      • 个人资产官阶简易对应表
      • 中国高净值用户数据简析
      • Bank
        • 工商银行
        • 中国平安
        • 万科
      • Venter Invest Checklist
    • Estate
      • 深圳学区房分析
    • Crypto Market Analysis
      • 2021Q4 - 全球大势思考
      • 2021Q1 - 炒山寨
  • Crypto Projects
    • Hot Projects
      • Animals
        • Pig
    • Vault
      • Vesper
      • POOL Together
    • DEX
      • FluiDex - Yet Another Layer2 DEX
    • Borrow
      • Ruler
    • NFT
      • ALCH
      • K21
    • Public Chain
      • BETH
    • Others
      • Privacy
        • TORN
      • Tokenized
        • Props
      • T3RN
  • Readings
    • 中国古典著作
      • 王阳明相关
      • 史记
      • 资治通鉴
    • 中国近现代著作
      • 党史名人相关
        • 读《毛传》有感
        • 邓小平时代
        • 毛选
      • 国际关系
        • 美帝金融战
    • 国外著作
由 GitBook 提供支持
在本页
  • 前言
  • 人物画像
  • 人生阶段
  • 一些事件的浅薄看法
  • 抗日战争中的猥琐发育
  • 大跃进
  • 文化大革命
  • 林彪事件
  • 总的评价
  • 负面评价(update @20230430)

这有帮助吗?

  1. Readings
  2. 中国近现代著作
  3. 党史名人相关

读《毛传》有感

一家之言,为读过的毛泽东相关书籍做一个自认为中立客观的总结,无任何政治立场,请勿随意传播。

前言

这次阅读的版本是:《毛泽东传(全6卷)——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选集(1-5卷)》。传记一般是对一个人一生最完整的记录,以及对其功过做主观评价和或客观记录。由于美化的成分,主观上评价时会在功上面着墨多一些,但对于客观历史事实一般不会做太大改动,因此依然可以根据当时情景勾勒出其一生轨迹。

人物画像

我对毛泽东(为方便写,以下尊称毛)的人物画像或功过定义为:

  1. 一位卓越的的军事家。其军事才能超越于当时的年代,可以说是鹤立鸡群,也是其力揽狂潮之本。典型战役为:四渡赤水,核心著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等。用兵极其灵活,处劣势时游击战,处优势时运动战,能够准确抓住敌人的弱点并制定计划

  2. 一位伟大的战略家。建国前从未出过国,但能够审时度势,分析世界大环境及趋势。比如对日本占领东南亚的分析、朝鲜战争的决策制定等,典型著作:《论持久战》

  3. 一位接地气的实干家。虽然毛读过很多历史书籍,但其从不拘泥于书本知识,而是很落地的实干家,类似于基层管理中的奶妈角色。这体现为其经常组织讨论并采纳下属意见,即使自己很坚持己见但也会说服对方。在文中定义是民主,但我认为是实干。因为不认可还和你解释,说明其本人也非常落地,更何况对后期很多方针制定参与很细。实干方面我认为体现在《毛选》非常多著作中,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反对党八股》、《论政策》、《1957年夏季的形势》等。

当然,普遍对其还有其他称号,如优秀的政治家、马克思主义者等,但我认为这些都体现在实干家里面。也因为其实干且自信,导致毛在晚期在为实现社会主义而奋斗时,犯了一些错误,造成其政治有污点,所以也不能否认其过。回顾历史其过体现为:

  1. 一名理想主义者。这和实干不冲突,反而因为实干导致其执行力非常强,破坏力大。理想主义主要是指其执行农村合作社等社会主义改造计划以及文化大革命。因为其坚信社会主义的未来,且有苏联在前面(当年的苏联很强悍,至少表面是成功的)带路,所以毛相信一定能成,这也造成与刘少奇同志的间隙(从毛传中能看出刘是半反对的,支持私营),并在后来发展成路线之争而让刘含冤而死。

  2. 一名过度自信的晚年掌舵者。在大跃进期间,其本意应该是以提高目标来提升士气(类似于我们做项目计划时,把进度提前50%,最后哪怕提前20%也是好的),但是由于其此时过于自信,导致他反而不实干和落地了,对于下属的瞒报没有做充分的估计(这很容易发生,我在这几年不太管细节事情后,连团队成员之间已经发生了激烈冲突都不知道,直到当着我面爆发,这和林彪与江青发生冲突最终导致林彪走极端,毛也最后才知道是有一定类似的),种下了大跃进的苦果。之后的文化大革命也类似,没有考虑到瞒报的情况,等他想挽回的时候,却又担心被翻案,导致直到其去世才扭正国家发展方向。

当然有人说他是独裁者,这我觉得只能算一个晚年犯了错误的伟人(类似于汉武帝)。在大跃进以前,可以说其是非常民主的,整个创业过程中可以说不独裁,反而非常民主。不只是对下属征求意见,也真心希望民众能够游行、批判政府等。但守江山难啊,尤其是大跃进后相当于犯了错误,威信降低,因为这不需要其军事才能了,而治国他又很有自己的想法,所以造成了后面的“夺权”日子,这确实是其过,但非其本性,毛这一生我觉得很像朱元璋:真真实实是为老百姓着想,但治国却又不是那么顺,总有刁官想走资本主义路线,而其实这只是毛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路线没有完全看清(处于当时时代下,确实难)而一意孤行进行一次伟大的尝试后失败的苦果。

人生阶段

我认为其人生可以划为3大阶段:

  1. 发育期(1894-1935):在1894-1921年,毛的经历并不显眼,其父是一名湘军士兵,他也当了半年的兵,之后经过五四洗礼,成为了中共一大的一份子。但其实这在当时(我的猜想)中国共产党其实只是众多社会团体组织的一个,毛只是想要创业体现自己的价值而加入一个最符合其价值观的社团。即使是元老,但当时其竞争对手张国焘是李大钊派来的代表,级别也高于毛。之后在1927年上井冈山,开始展现其天才般的军事才能,并一步一步以实力服人并在遵义会议确定其领导地位。

  2. 成熟期(1935-1959):获得党的领导地位后,其一步一步把共产党经营壮大,并在西安事变后获得空前发展。很多人说共产党是抗日中发展的,我认为是不对的。虽然其队伍确实有壮大,但国民党也是壮大的,而且最重要的是:其一直在收复失地,而蒋却是退守(说明想保存实力),在日本投降后,毛立刻发出指令收复失地,足以可见其格局与战略眼光。解放战争中,更多是推枯拉朽,毕竟在军事和治理方面,蒋落后太多。建国后,其一心为社会主义改造而奋斗,营造国际关系(比如朝鲜战争就是给苏联的投名状),国家发展井井有条。

  3. 晚年(1957-1976):大跃进及以后。可以说是其污点。由于过于理想主义和自信,发起了大跃进与文化大革命。本意来说应该是为了国家的未来考虑,希望走社会主义道路,但实际上却对国家产生了很大的创伤,也牺牲或伤害了一批优秀人才,国家原地踏步十年,并导致曾经的民主集中制彻底失效,并对群众游行(文化大革命)产生了阴影,以至于现在都是“稳定压倒一切”(我的感性推测结论,没有凭据)。

一些事件的浅薄看法

抗日战争中的猥琐发育

读书时期我得到的信息流都是国民党打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偷偷发育。但根据传记的一些情况来看,应该说是:由于其当时实力确实非常有限,所以以游击战为主,造成了上述的说法。但这说法是不准确的,因为在前期,国民党虽然损失很大,但其军力扩充也非常大;共产党虽然猥琐发育,但也打了一些仗。更重要的是军事理念不同:在毛选中,有提到建议国民的也不要正面抗日军,装备实力差距太大,需要以游击战或伏击战为主。

另外,如果说1941年(皖南事变)以前,共军没有太多正面与日军对抗的战斗的话,1941年后,共产党起码承担了与日军40%以上的战斗,并在后期越来越多。因为蒋介石采取防御措施,但共产党的游击战却是深入日占区的。

从各方搜集的资料(维基百科)来看,共军损失其实也非常大,毙伤的日军/伪军(可能共军打的伪军更多)数目与国民的应该是在同一个量级的,吸引的日军兵力后期都超过了一半。

抗日战争结束后,两军人数为:蒋介石当时的兵力,包括陆军的正规军、非正规军,海军、空军、特种部队以及后方机关、军事院校,总数达四百三十万人;而中国共产党方面,只有六十一万人的正规军(野战军)、六十六万人的地方部队(军区、军分区、县属武装)和后方机关人员,总数一百二十七万人。双方兵力的对比是三点三七比一。

所以我认为结论是:共产党确实在抗日战争中猥琐发育了,但国民的也同样发展了,共产党发展的更快。另外由于军事策略的不同,导致共军在 兵力/战果 方面是远强于国军的(这也基本奠定了后面解放战争吊打国民党),他们对抗日的贡献共军低于国军,但也是在同一个量级。

大跃进

大跃进是毛人生中犯错误的起始。他期望国家尽快发展,同时也用了些管理上的常见技巧:拔高目标,这样哪怕没达成也比保守要好(就像赚钱,我定个1亿的目标,哪怕只能达成几成,也比一辈子只挣几百万强),在这个过程中,他又突出了个人崇拜(其原话大意是:需要个人崇拜才能调动大家的生产积极性,这又在后面的文化大革命更加严重,具体后面再说),导致下属欺下瞒上成风,最后一发不可收拾。可以说,这是管理上的一次大失败。

当时具体情况是,毛制定了一些加快发展的策略,通过聚焦(先工业在农业)来迅速提升某些方面的短板,缩短与西方国家的差距。但由于前面所讲的不诚实风气,尤其是同级别生产大队或城市之间恶意竞争(因为毛的个人崇拜,希望表现与立功),彼此提高各自目标,导致越来越离谱,根本达不成。这还不是最坏的,最坏的是为了达成某些目标,导致一些器具都被征用,生产的物资质量又差,这样反而影响了工业生产。农业方面由于目标的提高,所以税收(征粮)也更高,但目标是虚的,达不到的,气氛又到这了,导致底层民众饥肠辘辘,饿死了一批人!

可以说,这些政策高层是有意见或者提了意见的,但毛自认为他的这种管理方式没问题,所以毛与高层之间肯定有了间隙。这在庐山会议集中爆发。会议虽然是整了 彭德怀,但我认为毛的目的是杀鸡儆猴,希望大家不要挑战自己,而这就是其最大失误:破坏了民主集中制,也破坏了为其纠正错误的渠道。从此,毛便是一言堂了。

大跃进的产生本质原因我个人认为是2个:

  1. 毛的管理方式出现了错误。如果要玩拔苗助长,那要确保下属诚实可靠而不是欺下瞒上(实际上毛在视察过程中都是给他看的最好的,他也没有非常落地的去调查,导致了这种浮夸风越来越甚)

  2. 大时代下,摸索中前进必然会走过的深坑。这个坑由于管理方式的错误,以及后面民主集中制的破坏而破坏力更大。

其中第二点,我认为是所有当时的高层都要担责的。邓的传记中,他也表示了,当年这些政策所有人都在场,并一致同意的。所以在那个时代下,其实很难去预判。

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是毛的第二个败笔。产生原因我的分析是:担心国家走资本主义路线,因此发动革命来清除掉这些资本主义路线分子。

当时的背景是:

  1. 以刘少奇、邓小平为主的高层大部分倾向于执行包产到户(这也是后面邓公起来后,就迅速执行了包产到户),但毛认为这是资本主义路线,他认为必须执行生产队机制,这样才能保证老弱病残有饭吃(这是他的本意,共产主义嘛)。他从人民公社改成生产队,已经做了退步了,也接受部分按劳分配,但拒不接受包产到户。但由于毛其实脱离了一线管理,纯粹以威信治国,但大跃进中,毛是承认了错误的,威信有受损,当刘邓(刘少奇、邓小平)虽然表面接受生产队机制,实际上经常提包产到户后,毛生气了(这其中邓子恢是个炮灰),他认为刘已经不听他话了,最重要的是在他死后会转为资本主义体制(这可能是是本质问题)

  2. 2年前的1964年,赫鲁晓夫被篡权,且苏联当时走的是被毛成为苏修的国家制度,毛认为苏联走偏了,而他死后,刘少奇肯定会带着中国也会走偏。所以必须纠正资产主义路线之风

  3. 当时的干部贪污成风(其实是计划经济的诟病),他认为这些人是不纯粹,需要通过革命来清除掉

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毛决定以刘少奇开刀,进行文化大革命。所谓文化大革命,就是群众说了算的意思,或者说少数(官员)服从多数(工人、农民来有型反应诉求)的意思,毛的想法是:通过游行、检举、暴乱来清除掉那些不被人民群众喜欢的干部,包含高层。然而底层人民都是乌合之众啊,都是被牵着鼻子走的。一乱,各路牛鬼神蛇都出来了,根本体现不出少数服从多数的决议,反而是谁声音大谁鼓动力强谁说了算。

所以前几年乱糟糟的,但毛一直是半支持的,后面他发现没有按照他预期走之后,才开始回收权利。整体来说,文化大革命把中国的管理机构搞的一塌糊涂。他纯粹是毛的一厢情愿:通过人民群众的大多数来决定所有事情的安排,包括干部的任命(类似于无政府主义)。但实际上无政府主义里,坏蛋却是话语权最大的,因为他声音大、鼓动力强。

这十年浩劫,我认为就是后面89事件中提出“稳定压倒一切”的由来。因为这场动乱实在让国家乱了太久,当时的掌权人记忆尤深,不可能不紧张。

林彪事件

这个比较好说清楚。

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被打倒,林彪被选为继承人。

但是在文化大革命快结束时(1969年毛开始准备结束,后面1974年又反复,是因为毛担心复出的邓小平会再次走资本主义路线;当然,事实证明,邓公当权后,经济上确实走了资本主义路线,制度上保持了不变),林彪发现江青成了他的对头(对付刘少奇时,他两是合作的)。

江青本人,毛在文化大革命前期,依赖于她来传递毛的思想或意见,也因此获得了一些权力,并培植了势力。但在1969年之后,江青不愿意交回权力(林彪死后,被称为四人帮,其实就是江青为主,一人帮),导致了林彪与江青之间的两队势力争权。

由于毛退居二线,因此他可能对这些有感知但并不完全知道,而林彪肯定认为自己都不过江青,毕竟名义上他是毛的妻子(虽然长期分居,但没离婚),所以后期采取了一些偏激行为,也就是刺杀毛(这里是否有掩饰不清楚,传记中这么说的),但毛个人躲掉了,最后只能出逃苏联。在蒙古的时候,没油了迫降失败坠机而亡。之后就是四人帮的天下直到1976年毛过世。

林彪事件后,毛受到的打击非常之大,身体迅速变差,再也没有恢复正常过,常年医疗组陪着了。想想也是,林彪性格稳重少话,和毛性格是互补的。而从井冈山就一起跟着他,最后定位接班人,居然叛逃并坠机死亡了,这打击怎么可能不大,甚至可能对自己的自信产生了怀疑吧?所以之后迅速把一些老同志重新启用,如邓小平(之前是以刘少奇跟班打倒的)、陈云等,并压制文化大革命的乱哄哄局面。

总的评价

青年时期,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人,找机会想办法创业(打天下);成功后,真心想把国家发展起来,结束被列强蹂躏的历史,以及解决贫民的生存状态。可以说,其一生都在为国家谋发展、为人民谋生活、为国家尊严而奋斗。由于其晚年的过度自信与不落地,导致了长达近20年的悲剧,这虽非其本意,但也要承认犯错误的事实(类似于汉武帝,汉武帝在巫蛊之祸后才醒悟过来,并颁布了“罪己诏”;毛在林彪事件后,基本也承认了错,出席陈毅告别式就是表示自己的歉意)。总的来说:心系天下,大公无私,七分功三分过。

三起三落中后面2次均被毛打倒的邓小平在1980年谈到毛泽东时说:“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他接着说:“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应该说,在六十年代以前或五十年代后期以前,他的许多思想给我们带来了胜利,他提出的一些根本的原理是非常正确的。”他又说:“尽管毛主席过去有段时间也犯了错误,但他终究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拿他的功和过来说,错误毕竟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人民做的事情是不能抹煞的。从我们中国人民的感情来说,我们永远把他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

负面评价(update @20230430)

在读完《邓小平时代》等传记后,做一个补充。

大跃进中饿死了老百姓在千万数量级,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死亡人数也是百万级。虽然老毛本意是为了国家的未来,但这两个事情是可以避免的,就是由于在庐山会议中反右(典型事件:打击彭德怀)后导致大批知识分子噤若寒蝉,民主集中制彻底破坏,而产生了如此悲剧。或者也可以说是老毛的权力小小的任性了一下。

另外,在1976年,毛远新对毛泽东说邓小平会对文化大革命翻案,就这一句话导致邓小平彻底下台。本来当时毛已经同意开始全面整顿,结果就因侄子一句话就大换高层,这也太任性了,导致又等了3年(1978)才迎来邓公的主宰时代。邓公因此坚决给毛远新判刑(跳过传统审判,直接军事法庭),认为他的罪恶比四人帮还大。

毛晚年的错误主要思想来源于:他认为如果搞资本主义,把地分配给农民,在灾年或者生病后就会出现小农卖地甚至卖身给大地主,最终变成了贫农。这逻辑是没问题的,但他错误在同时代其他国家已经消除了贫困,于此显得他治国过于失败。我认为与其他朝代相比,建国后都需要一位稳重治国的君主,否则就会出现秦二世、隋朝等结局。而汉武帝、毛主席之后结局则类似(虽然不一定是他们愿意的),都由治国能臣接班。

可以说毛是一位雄才大略的起义革命家,以军事能力立命。但过于理想主义与自信,尤其是晚期为消除贫农、剥削、贪污而搞的社会主义改造、文化大革命等使中国再次堕入混乱,直到邓回归才进入新时代。

上一页党史名人相关下一页邓小平时代

最后更新于2年前

这有帮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