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学区房分析
市场行情
上周(2022-3-28周)去看了一些学区房,了解到目前深圳学区房已经降价到了2018年水平(约为2015年翻倍后的水平),最高跌幅在30%左右。比如红荔村(88年建成的老破小,带百花+实验学位)75平小三房,最高成交到1300w,现状是900w左右,而深圳中学附近(水贝附近)亦是如此。造成大幅下跌的原因主要是:国家对教培的打压(如大学区)、以及对房地产的打压(首付、房贷控制),当然也有之前涨幅过高的原因。
由于整体行情低迷,看房人也少,成交量更少。加之深圳近期疫情,看房更不方便,甚至戏称买个学区房就是为了上网课... 所以少部分房子折价严重,如果需要购买的话,我认为目前是一个好的时机点。
深圳学区房现状
学区房指的是具有稀缺性学校区域的房产,是房地产市场的衍生品,教育资源垄断导致阶层固化的结果。
简单来说,每个小学/初中都有一个招生范围,只有这些小区/区域才能上某所学校。而有些师资力量较好的学校旁边房子就会受到青睐,价格直`线上线,即使房子本身很破小。
深圳去年开始实行大学区制,但是根据中介解说,目前名校依然没有执行大学区。所以大学区就是扩大学校招生范围,多所学校重叠,最后大家拼积分(如户口、房产年限、社保年限等)。如果名校也搞大学区,那就失去了意义,因为大家都去上好学校,导致积分很高(中介原话),所以目前名校的学区房依然是值得购买的。
深圳最优质的的学区房位于福田的百花片区,那里有一个深圳实验学校(初中部),另外一个片区就是罗湖水贝的深圳中学(初中部)。整体来说,福田的百花片区学校质量更高(小学初中都不错),水贝初中厉害,小学一般,而且福田位置更为中心,罗湖较偏。
学区房风险
学区房的风险主要是两方面:政策影响、共识退化。
政策影响近期已经感受到了,一个大学区制,我这种不明就里的直接以为不用买学区房了,所以价格直线下降,接盘人减少了。虽然目前名校还没有搞大学区,但未来政策是有风险的。
另外一个政策便是房产税。当然这是针对所有房子,但是购买老破小学区房的一般是二套,所以这个政策对刚需盘影响可控,但对于小房子或学区房影响则非常大。
共识退化是指:以前大家都认为深圳中学是名校,但是由于周边房子太老破小,很多人不愿意去,而南山由于都是程序员后代,生源更好,导致南山的学校排名越来越高(这是事实),导致深圳中学的好学生减少而排名下降,最终共识退化,名校成为普通学校。
对于第一个风险,我们无法预测与控制,但第二个其实是有迹可循的。对于北上广这种老牌城市,那些名校可能已经根深蒂固了,但深圳毕竟是一座新城市,百花片区的红荔村、长城花园等曾经是海关等机关部门的福利房,他们属于优质的深一代,所以他们的后代现在基本也是年级较大了,这也促使生源较好,过去几十年排名也好。但无法保证未来几十年买名校房子的一定是优质生源(还是共识问题,逻辑上来说,愿意花大价钱来买学区房的更重视教育,生源也更好),毕竟这里身处华强北,里面鱼龙混杂,生源肯定比不上南山这种程序员二代。比如2013年我买房的时候,房子配套的潜龙学校在深圳排名是前20,现在已经掉到60名之后了,这说明生源质量大幅下降(周边农民房变多?),而南山、坂田这些地方的学校排名明显上升。
因此购买学区房,要考虑好当前城市是否可能有共识退化的事情,我认为深圳极有可能发生,未来最好的学校可能在南山,因为生源实在太好了。
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其他国家学区房现状
我们不一定走其他国家的老路,但整体来说也是往素质教育转型,因此其他国家的现行学区房制度是值得参考的,也许是我们未来的政策走向。如下均为网上搜索资料,未去细致研究。
美国学区房政策基本与目前深圳类似,划分学区、行政区,类似于我们的A类、B类等。
日本没有学区房限制,强调租售同权。由于可以租房,因此好学校周边必然面临租金上涨、确认实际居住地(深圳也有提前一年确认实际住址的政策)等,甚至要求房间至少50平米等。
香港应该类似于国内政策,但比国内弱,学校间的师资差距不会这么大。
个人总结
我认为减少购买学区房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如果去除待购买学区房的学位属性,它本身价值几何?对于百花片区来说,我认为价值依然很好,经过这个位置的地铁有5条(华强北附近),离南山也近,这相对来说比罗湖要好很多。
所以:如果要购买深圳学区房,建议百花片区,尤其是红荔村、金茂礼都这种靠近华强北商圈的。
附录
最后更新于
这有帮助吗?